发布日期:2024-10-12 00:23浏览次数:
没人带社交平台在事件营销中的重要性,自学慢,不在BAT怎么学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200+BAT资深产品经理带你学点此查看详情
自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一款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已悄然改变社交平台在事件营销中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作为拥有上亿级用户的社交平台,微信不断挖掘自身用户价值,在用户与平台之间创造更好的粘性。当微信红包、微信支付、微信公众平台等一系列优质的服务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时,微信读书APP作为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也逐渐登上互联网的舞台,出现在大众视野。
早在微信读书推出以前,多看、掌阅等阅读类产品已经布满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微信读书APP如何另辟蹊径,打造自己的产品特色,吸引更多的用户呢?9月2日下午,起点学院学习5群(Q群号:568521257)的小伙伴深度拆解“微信读书”,思维碰撞,一触即发。
一、“微信读书”的同类型产品有哪些,它们各自有哪些优势或劣势?
同类型产品:以下列举一些典型产品,app市场同类产品更多。
电子类阅读器:Kindle
听书类APP:喜马拉雅FM、企鹅FM
阅读类APP:QQ阅读、网易云阅读、当当阅读、京东阅读、百度阅读、豆瓣读书、掌阅书城、多看阅读等。
1、电子类阅读器:
Kindle:
在书库方面,kindle背靠亚马逊,拥有海量书库;墨水屏模拟白纸黑色的书感,专为护眼设计;单一的阅读功能,也让阅读者能专心看书、不分神;性能方面,kindle蓄电能力强,一次充电,可用近十天;外形轻薄简约,携带方便。但kindle会出现闪屏现象,有用户反映pdf格式的文件阅读体验不太好;同时,随着大屏幕手机阅读功能同质化,使用手机阅读书籍,相比kindle拥有更高的响应效率以及更方便的扩展功能。
2、听书类APP:
FM类产品也逐步引入听书模块,用耳朵获取信息。企鹅FM、荔枝FM等都有相当大的有声小说模块,以下以喜马拉雅为例。
喜马拉雅FM:
来自友盟+截至9月2日iOS APP Store的公开数据,喜马拉雅APP在图书类APP中与QQ阅读并列第一。喜马拉雅听书内容覆盖面广,有声小说、相声、评书、新闻、音乐、脱口秀、儿童故事,想听什么,想在哪听,全由用户自己决定;越来越多的名人开始入驻喜马拉雅,将零碎化时间用于休闲和交流学习;喜马拉雅FM将眼睛来获取信息的方式,创新更改为耳朵的听闻。当然,以上这些并不能完全讨好那些习惯于文字阅读的用户,部分用户认为喜马拉雅听书中优质书太少,不利于知识文化的获取。
3、阅读类APP:
网易、百度、QQ各家都纷纷布局,但优劣不平,以下以QQ阅读为例。
QQ阅读:
来自友盟+的公开数据,QQ阅读在阅读类图书APP中可以算是佼佼者。目前QQ阅读支持多种电子书格式,并可以在腾讯提供的字体库中选择心仪字体进行阅读;根据阅读不同时段,用户可以将界面进行早晚或明暗度的设置及调节,因市场已相对成熟,阅读中的细节操作已相对完善。但有过QQ阅读APP使用经历的伙伴,曾表示QQ阅读APP以小说为主,并不适合如她一般的白领工作者。
上边重点讲了几款典型阅读类产品,还有一些大家对于部分阅读类产品的一句话评价:
网易云阅读:读书全平台,可将书籍在电脑上直接上传到云空间随时下载,能让用户有选择性的收获一定积分,阅读也更方便;但自主上传这种模式,让书籍质量是否可控变成一个让人关心的问题。
当当阅读:可以参与读书计划,也可以自定义读书计划,作为导读是个不错的选择。
京东阅读:京东书评的借阅功能不错,买了书后,可以选择性的借阅给别人。
百度阅读:不习惯有侧边栏的界面,由于个人使用习惯问题,此体验相对不如其社交平台在事件营销中的重要性他读书APP软件;另外,喜欢看快餐小说的人可以选择百度浏览器自带的百度小说,搜索方便又免费。
豆瓣读书:与豆瓣读书类似,可以评论并查看他人书评,以思想的交互作为选书的标准。
二、微信读书APP的功能结构?
每个产品汪看产品,第一看的就是他有什么功能,都能做些什么。话不多说,微信读书APP的标签栏及其内容如下图:
根据从左至右的阅读习惯,标签内容依次为:1.发现,2.书,3.想法,4.我。作为一个阅读类APP,它的基础功能:书架、找书、看书理应受到重视,但根据现有微信读书的结构布局,咱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层级划分:找一找它的核心功能以及边缘功能。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目前依然火热的微信APP的产品布局:1.微信,2.通讯录,3.发现,4.我。不难发现,打着以即时通讯为目的的聊天软件,“发现”里的朋友圈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微信读书APP,以“让阅读不再孤独”的理念下,又在下怎样一场棋呢?
点击微信读书APP界面,首先呼之欲出的便是“发现”功能里的好友排行、本周热榜、好友再读、发现更多的书。
好友排名,类似于微信运动,抓住用户潜意识下的攀比之心,在读书板块,这样的排名关系,让用户有竞争的意识下,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书籍,进而增强用户的使用频率。
随后产品界面展示的便为本周书籍热榜、好友在读、看好友在读什么书。一方面满足了大众的偷窥心理;另一层面,对于朋友在看的书,带来更强的信任感,“我会去看朋友看过的或正在看的书”这是很多参与讨论的朋友表达的一种观点,这也解决了有书荒问题的朋友患上的选择恐惧症。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更多的书”,让用户主动去搜索书籍,似乎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通过功能梳理不难发现,微信读书的书城在很不起眼的位置。由此,我们推断,微信读书已然不只是一个阅读工具,更多的是营造一个氛围,让读书变成一种习惯。以读书的名义,让全民进行思想的交互,营造新型的社交化读书氛围,打造一个共同的圈子来读书,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用社交基础来撬动阅读和消费。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推导微信读书的定位:一个打造读书圈子的平台,让读书形成文化流动起来,而书籍是基础功能支持的必备工具。
三、哪些小功能点在产品之外更吸引你使用?
结合探讨,对微信读书APP的细节及服务体验做了如下的整理:
1.微信读书从整体的UI设计上,成功的撬动用户的审美诉求,页面风格简单但又不失格调,不用做引导也能很快掌握并使用。
2.读书前可查看他人评论,读书后可自行评论,甚至读书时,书中某些句子有下滑线,点击该句可以看到读过本书的人在此处做的笔记或感想。作为读者,不是只有自己读书的需求,也会希望跟别人交流读过的书,并更期待能产生共鸣。而微信读书满足了消费者在读书前、读书中或读书后的需要:即,交流。
3.读书时长可以赚书币。30分钟可以兑换一次,这个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激励措施;与此同时,随机推出的送书币活动,也与赚书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书籍后方的评论客观,根据评论可推断书籍质量,作为选书参考;关注优质评论,当书荒的时候可以追踪一些优秀的人发现下一本书。
5.好友在看的书,他们对书的点评,可增强用户信任感。
6.观看好友的书,甚至可以看到他的思想动态,进一步了解好友。
7.设置私密的书,对外设置屏蔽功能,满足现代人的隐私需要。
8.朋友圈没有读书氛围,如果在朋友圈分享读了什么书,或者分享一些感受,都会被嫌弃,担心可能会被人骂。总是在寻找一些能逃离朋友圈的地方,譬如知乎和个人博客。而微信读书正中软肋,是一处清净之地。每当看到什么感触深的句子还能加入自己的“想法”。原价十几块的《皮囊》,在微信读书上只需要3.59元,定价方面,也相当能接受。
9.好友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激励用户去看书。
10.微信读书的专题细腻,因时制宜定期更新,在情感方面很能打动当时符合心境的用户。
11.某一读书时间过长,系统会提醒用户适当休息。
12.路径很简单,但是似乎让你觉着书无处不在。
13.微信读书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可以送书给朋友,有时碰上活动会有买一送一,学生时期就很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讨论最近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之类的。
四、如果你来做,你会再做点什么或砍掉什么功能?
按照惯例,不吐不快,化身产品汪,会做点什么。以下是该部分的汇总:
功能方面:
1.微信读书现在是线上熟人社交,未来可以扩展至线下同城社交。
2.增加阅读历史。使用时发现目前所有的图书阅读App,包括微信阅读APP,都未设置阅读历史的功能,部分app会提醒是否加入书架。读者在读完书后若不加入书架,便只能搜索书名才能找回。
3.建议增加作者专栏,如果对一本书感兴趣,点击作者名,可以了解作者的信息、经历,可以互动,建立一个由作者为导向的兴趣社群。
4.增加喜好分类、某领域或行业进阶书籍推荐等。
5.增加读书计划,并设置相应的读书提醒。
6.可增加网络文字写手板块。
优化方面:
1.设置功能不要放在个人中心,设置里的内容也可以是与阅读体验相关的设置。
2.APP图标可适当调整。
3.微信读书在付款方式上,建议跳转微信支付,精简支付步骤。
4.建议开设一个可见度与屏蔽功能。社交化,一定程度上会因为一些思想观念上的不同,导致社交上产生隔阂。
吐槽之后:
平常在生活、工作中,秉着产品汪的责任感,看到任何一个产品会惯性罗列很多需求和功能点,但是回头品味下该产品总体的调子,其实也会过滤掉一些功能。如果每个人都说加一点儿、再加一点儿功能,那么产品本身也会变得臃肿不堪。
一个产品定位不可能是整个市场,所以它达到成熟后应该就会沉淀下来它本身定位瞄准的消费者。那么当我们想加什么功能的时候一定要反问,这个功能真的是需要的吗,还只是仅仅是YY而已,并不建议以一些个人意愿或个人使用习惯去新增某一些功能,也要考虑整体的风格和产品的定位。
扩展:你是否喜欢微信读书这样,将读书和社交结合起来的形式?
微信读书APP取自是微信朋友圈的好友,而微信好友自然是用户自己的社交圈,它并非一个纯开放的平台。内容、审美、高档社群就可以撬动用户,让趣味相投的人集合在一起。那么,对于读书是否社交化,参与探讨的用户均有不同的感受,归纳各方言辞,基本回复分为三派:赞成派、反对派、客观派。
赞成派:
喜欢。
因为需要交流,需要朋友;
一个人看书,其实很没意思的,喜欢和自己的朋友分享读某本书的一些感受;
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感觉很棒,我也很喜欢那种感觉,会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去辩论;
还可以看看别人在看的类似的书,像一种索引一般人会有炫的心理;
看到别人都在看书,在进步,也会更有动力去看。
反对派:
不喜欢。
读书应该有自己的世界,社交化容易被朋友影响读书的进度,保持自身的原则更重要;
看书之前看到大家的评论,就会对书有了第一感官,而不是单纯靠自己读书获取的;
生活充满社交,好像碎片化信息越来越多,你都没办法自己思考了,社交是必须的,但是不赞同所有的事情都要社交;
对于从来不看他人评论的人来说,也不会给别人看我的评论,有自己的认知就可以了,没必要去纠正是否理解的正确。
客观派:
由不喜欢到喜欢。
刚开始用的时候是排斥的读书的社交化,会觉着自己的隐私没了,比如我看什么书为什么让别人知道。使用过微信读书几次之后,发现自己可以适当隐藏自己,然后很好的跟大家交流对书籍的看法,这个心理就没有了,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书九游APP,微信也有隐私保护。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互联网快速迭代更新,在这样浪潮下,如何颠覆原有的读书方式以及思维观念,在新格局下,微信读书APP又会激起怎样的巨浪,微信的这招棋下的有多大、又能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特别感谢参与本次讨论的各位亲们(排名不分先后):Anne、lose、橙C、cindy、嘻嘻、大白、叶落、樱海、Zooey、旭爷、普雅、kuicc、yh、清晨、艺端等。
本文由起点学院学习5群@橙C 原创整理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赞 1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