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APP|为什么有些谣言在网上久而不衰?

发布日期:2024-10-04 16:16浏览次数:

  提到“网络红人”为什么有些谣言在网上久而不衰?九游APP,你会想起谁?

  是“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PAPI酱?

  

  如果你对“网红”的印象还停留在这里,sorry,你已经out了九游娱乐

  

  有这样一群“网红”,他们用科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最酷炫的方式让世界认识科学,更用奇思妙想推动着科学的进步。他们,让看似“高冷”的科学变得时尚。

  下面这些科学界的人气“网红”,你认识多少呢?

  韩春雨:十年磨一剑

  

  “我从不打无准备之战,一直在做可控的事。”

  从非著名学者到“诺奖级”专家,韩春雨几乎在一夜之间便成了“网红”。面对蜂拥而至的电话、采访和活动邀请,他显然还有些不太适应。

  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团队发明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经国际顶级杂志《自然·生物技术》刊载后引发巨大轰动。据称,与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相比,这种尚处于初期阶段的新技术更具优势。

  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不在名牌大学执教,十年没发表过论文,这位被戏称为“三无教授”的科研工作者在一鸣惊人前,已在这条路上寂寞地跋涉了十年。

  

  韩春雨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讲解自己的成果。

为什么有些谣言在网上久而不衰?

  “如果按既定路径做下去,我们的研究速度永远赶不上国外顶尖实验室,只能比国外同行更原创,实现弯道超车。”他说。

  从外观看,韩春雨的实验室略显寒酸,里面堆满了瓶瓶罐罐,中间是一张掉漆的茶桌,上面放着不太精致的茶具和一把烧水壶。这样“混搭”的原因是韩春雨喜欢在实验间隙喝茶放松,静下心来自由思考。

  

  韩春雨和他的实验室。(新华社记者 高敬摄)

  为了更方便做实验,韩春雨放弃了学校安排的130多平方米的住房,硬是申请调换到一个58平方米的“蜗居”,因为从这里去实验室骑自行车只需5分钟。

  旁人很难想象,一个不评职称不发论文的学者将面临多大压力,但韩春雨有自己的坚守。“人生智慧即舍得。要坚守自己的内心去放弃一些东西,而不是听别人告诉你做什么。”

  科研是发现、设想、再用实验证明此前的猜想,而成功就是预想和猜测的东西最后都实现了为什么有些谣言在网上久而不衰?;这个实现过程,就是一种巨大的快乐。新晋的“网红”科学家如是说。

  姬十三:让科学流行起来

  

  “敲开科学的坚硬外壳,让人们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二维码会不会有用完的一天?高射炮能打死蚊子吗?如果伽马射线足够强,能否当激光炮使?

  你也许只会对这些“脑洞略大”的问题一笑置之,然而在果壳网的人气栏目“果壳问答”里,每一个“奇葩”问题都能得到一本正经的科学解答。这个每月访问量超过3000万人次的泛科学社区,为中国青年人打开了通向科学世界的大门。

  

  出生于1977年的嵇晓华是果壳网的创始人,在网上,粉丝更习惯叫他“姬十三”。和其他“学霸”一样,姬十三有一份辉煌的履历——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了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然而他没有和他人一样走上科研道路,反而一头扎进了大众科普领域。

  2008年,姬十三创立公益项目“科学松鼠会”,2010年,他又成立果壳网,并顺势推出了“万有青年烩”“菠萝科学奖”等跨界项目。他说,希望有一天,科学能成为人们在餐馆、咖啡厅、酒吧和家里谈论的话题。

  

  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是最受网民欢迎的栏目之一。“食物相克有没有道理”“宿便是不是健康杀手”“碘盐能不能防核辐射”.......一大批具有专业背景的科学作者,通过“粉碎”社会上流传已久的谣言,让科学和大众的需求产生联系。

  “文艺”“小清新”“冷幽默”......这是粉丝们给果壳网贴上的标签。对于姬十三来说,这只是科普的一种手段:“我们一直在尝试各种可能性,让科学的属性变得更为丰富,赋予其文化和情感上的意义,让科学‘流行’起来。”

  

  2016年3月,姬十三因为在科学传播和知识共享领域的成就,获得世界经济论坛授予的“全球青年领袖”称号。然而姬十三的梦想不止于此,他希望果壳网成为一个“百年老店”,伴随一代青年成长。他说,他仍在为之努力着。

  颜宁:“学术女神”的“开挂”人生

  

  “我不喜欢被贴上任何标签,我只相信实力,无关性别、年龄的实力。”

  “‘颜女神’又‘开挂’啦!”2015年10月7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被授予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的消息,在各大社交网站上“刷屏”了。此前数月,颜宁研究组刊载在《自然》杂志的一篇长文,首次揭示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引发了世界学术圈的轰动。

  

  颜宁在实验室的工作场景。

  葡萄糖转运蛋白能够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清楚了GLUT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就有可能通过调控它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甚至阻断对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饿死癌细胞”。颜宁研究组画出的这道“门”,无疑将对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疾病产生重大影响。

  颜宁早就在网上聚集了一大票粉丝。她的学生说,私底下的颜宁其实萌萌哒,“70后”的她有着“80后”的外表、“90后”的心,喜欢追剧看网文。然而“颜女神”不只是因为颜值高才出名。

  请随意感受下“女神粉”的热情:

  

为什么有些谣言在网上久而不衰?

  2007年,时年不到30岁的颜宁顶着“清华最年轻教授、博导”的名头走进公众视野,开启了她的“开挂”人生。她的实验室从一开始就向膜蛋白——这个结构生物学中最具挑战的领域发起了冲锋。数年间,13篇论文发表于《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成果两次入选《科学》年度十大进展,“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开挂”的背后,是每天超过14个小时泡在实验室的艰辛付出。颜宁说,不向前走,人便无法定义成功与失败。

  

  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时的情景。

  “我很痛心地看到,许多女孩子并不是没有实力,只是因为社会家庭的共识而脱离了她们本来有天赋的科研世界。在我组织的‘水木清华’学术论坛中,几乎全是优秀的女性科学家,她们用自己杰出的工作告诉女孩子:女科学家,很棒!”

  李小文:江湖再无“扫地僧”

  

  “他身怀绝艺、低调行事,却随性超脱、活得纯粹”

  “‘扫地僧’走了九游娱乐。”2015年1月10日,一条寥寥数语的微博被顶上了热门位置。就在当天,曾因一张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而被走红网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一手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李小文是遥感学界的泰斗,主持了多项“863”项目、NASA基础研究项目等。然而闲时的他却喜好舞文弄墨,尤其爱读金庸小说。他和学生建的QQ群叫“桃花岛”,而他,则自称“黄老邪”。

  

  照片里的李小文如同遗世独立的高人,一派仙风道骨。李小文的“侠气”并非迂腐,恰恰相反,他是科学论坛的资深“技术宅”,妙手辣评科学话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7年来,他在科学网上共发表了1878篇博文,是网站最活跃的博主之一。

  一袭青衣、蓄着胡子,光脚穿布鞋,这是李小文留给人们的印象。他曾斜挎着一个破包去领院士生活补助,却被当作来讨要工钱的空调师傅;然而这个“抠门”的“布鞋院士”壕起来也十分惊人,他曾拿出自己的奖金,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李谦”奖助学金。

  

  2015年1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人士在八宝山殡仪馆送别李小文院士。

  “当一个人消失天际,当一群人伤了心,我不知道他为何离去,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在科学网的专题页面上,这首网友创作的《后会无期——送别老邪》依然顶在显著位置。在他身后,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李小文基金,以此纪念他的高尚师德和科学精神。

  网友说,“扫地僧”走了,但他从未真正离去。

  记者 白阳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技术员 点击QQ咨询